查看原文
其他

青年舞蹈家宋洁:挑战身体极限,化身水精灵

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-02-05

 每天十分钟,带你涨知识


今年春晚,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首席舞蹈演员宋洁与演员张天爱合作,带来舞蹈《泉》。


节目中,率先出场的宋洁在舞台上化身水精灵,借助多媒体与道具,完成一段唯美的舞蹈。


作为创新节目之一,《泉》是春晚舞台上舞蹈首次与智能机器人白天鹅、AR虚拟技术等高科技元素相结合。



化身水精灵


宋洁出生于山东青岛,被誉为海派舞蹈精灵,舞姿也如同水一般灵秀通透。她的作品《赞哈》《凤凰》《吉祥吉祥》等,深受大家的喜爱。


△宋洁


一头及腰的长发,一双会说话的眼睛。宋洁一跳起舞来,就让人眼睛挪不开。


宋洁曾说,她喜欢跳舞,主要是受爸爸的影响,“我爸爸特别喜欢艺术,虽然他没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行业,但唱歌跳舞他都很喜欢”。


从小受家庭熏陶,年幼的宋洁在耳濡目染之下,也有非凡的表现力。8岁时,父母就将她送到少年宫学习舞蹈。



11岁那年,宋洁因较好的身姿被山艺附中舞蹈专业录取,从此开始了她的漫漫专业舞蹈之路。


宋洁曾经在一次采访中,谈到自己对舞蹈的坚持,是源于父母的支持。


我能坚持到现在,最主要就是爸妈的支持。”小时候由于让她学舞蹈,家里多了一份支出,加上买房子等,家境变得不那么宽裕,但爸妈一直支持她去学舞蹈,从来没有因为经济拮据而终止。



“记得有一年下雪,爸爸照例带着我去少年宫学舞蹈,由于风大雪大,爸爸实在骑不动了,就一路推着我,把我推到了少年宫,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。它时刻提醒着我,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诱惑,我都要不忘初心,坚持走下去”。宋洁回忆到。


后来,宋洁在上戏舞蹈学院时凭借《赞哈》获得“桃李杯”银奖,一举成名。《赞哈》讲述了一个傣族姑娘的成长和对爱情的憧憬,演出后一直被深受好评。


去年5月,在亚洲文化嘉年华上,宋洁在鸟巢惊艳亮相,表演了舞蹈《吉祥吉祥》。她化身一只蓝孔雀,把吉祥的祝福送给各国来宾。正是在亚洲文化嘉年华上精彩的表现,为她赢得了春晚的邀约。



因其关节的灵活度和柔软度超出常人,她被邀请担任舞蹈《泉》的领舞,宋洁的舞姿能够达到很多舞者达不到的极限,柔弱无骨,与水的气质极其吻合。



在舞台上,青年舞蹈家宋洁化身水精灵,借助白纱、氦气球等装饰,如同一股清泉,将如梦如幻的浪漫感受带给观众。


长期的勤学苦练,让她的身躯更加柔软,四肢更加灵活,她对舞蹈的认知也变得更加丰富,对艺术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思考。宋洁根据舞蹈内容和主题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和技巧,更加完整、生动、鲜明,完美地展现出舞蹈的艺术魅力。


青年舞蹈家 宋洁:

我的长处在上半身,所以很多的时候我都会运用我的上半身,和别的舞者区别开。


后来我就运用了一些比较扭曲的动作在作品里,我会让它定型成一种唯美感的扭曲。舞蹈一定是给人传递一种正确审美,只有拿捏好这个度,那才叫别人做不到的一种极致美。所有的动作都是我反复去练,然后才研究出来的。


水,至善至柔,与人无争又滋养万物。水无常形,变化万千。宋洁如何以有形的身体,去表现无形的水呢?



为了表现水的质感,宋洁将自己的舞蹈动作编排提升了难度系数,除了练习开肩、波浪腰,加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流畅度以外,她将手臂关节进行360度,甚至是720度的变化,来展现水的无形。


青年舞蹈家 宋洁:

整个肢体的动作一定要特别柔软。要让观众觉得每个动作一到头的那一刹那,会像冰融化的感觉。我的脑子里出现的这个舞动的状态的时候,我就想是冰融化成水的感觉。


需要一直练一直练,让人觉得没有痕迹了,你就是水。跳了这个舞之后,手已经像脱臼了一样。排练后的第二天,我的胳膊也抬不起来了。


宋洁演过的鸟和昆虫多于人类,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“自然的灵性”。但相对于演水来说,对演员本身要求就难很多了,没有任何参照物,只能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。


宋洁每天都问自己,“冰融化成水是什么感觉?水的流淌是什么感觉?身体如何在变形的过程中不失美感?如何在肢体表达上做到行云流水?”


与此同时,宋洁此次表演的道具还有几十个氦气球,它们被绑在长6米、宽4米的白纱上,与宋洁一起舞动,这些道具为她的舞蹈增色不少,却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。



“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,将气球打好气。使用半个小时左右,气球就会失去浮力。而且,舞台上的风向、风速稍有变动,气球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,我的舞蹈也会随之受到影响。在我看来,这个道具是有生命的,如果心情不好,我们就融合不到一起。迄今为止我排练了上百遍,每一遍跳得都不一样。”宋洁说。


她希望自己的舞蹈能够在新的尝试下不断突破,她又希望观众能在其中感受到上善若水,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主题。



“气球里面现在用的是氦气,因为它安全,就是爆了也很安全,而且它的浮力也比较大。我们每天在排练之前,它就要重新再去打一次。”编导付智涛说。


排练两个多月以来,这几十个氢气球是宋洁最大的挑战。



青年舞蹈家 宋洁:

我们曾经试过一个非常具有力量感的动作,一遍滑过去之后,氢气球就会像打架一样,所以很多有力量的动作我都做不了。


宋洁说,“每天我都会悄悄地跟气球说说话,虽然我知道这么做听起来挺幼稚的,但是我觉得万物都是有灵性的,其实它现在更像是我的一个朋友了。”


沙筒裙里的表演者


春晚舞台上创新舞蹈《泉》的群舞段落以博物馆里的雕塑艺术为创作灵感,29位舞蹈演员在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白色纱筒中通过肢体的变换,配合多媒体投影,营造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,展现女性婀娜多姿的曲线美。



编导 付智涛:

这个其实就是我们生活里面常见的氨纶布,每个女孩其实就是在这个筒里面,把所有我们身体的各个关节,通过它的缠绕,形成这个造型,就很像雕塑。


要将纱筒呈现出极致唯美的线条,就意味着演员的动作幅度要比平时放大两倍甚至更多,三道弯更要做到极限,但在纱筒中,她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,每一个意外都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效果。



“演员在纱筒里面,她是看不见的,完全是‘盲人’。跳舞的时候一定余光在扫整齐不整齐。藏在里面,演员完全不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。只得靠一遍又一遍地练习,让身体肌肉有记忆。”编导付智涛说。


在排练中,付智涛给演员们的要求只有两个字——“极致”。


即使在纱筒里跳舞,即使露脸的机会只有那短短的几秒,演员却丝毫都不敢懈怠。



作为演员之一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四学生田羿告诉记者,“每次我们要回去称体重,然后控制一下身材,只要胖就罚钱,就胖零点几斤就会罚钱。


俗话说,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。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,但是他们付出了全部的努力,只为了达到极致美的表演。


整齐划一,这是对群舞演员不变的要求。观众们虽然看不到在沙筒裙里演出的女演员们的脸,但是却看得到她们齐刷刷地呈现出各种优美的形态。



在29位群舞演员中,有13位主跳,王琰和韩茂娇就是其中两位,她们被固定在一排2米高的升降台上,除了要适应盲跳,还要克服恐高。为了不出错,两个小伙伴每晚回到酒店,还要利用休息时间继续练习。



“我们害怕那个高台,我们就会站在酒店的桌子上,一遍一遍地练。我们在舞台上跳的时候腿都是抖的,而且那个布是白布,我们看不清任何方向。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大四学生韩茂姣说。



整个舞蹈中有五六十个动作,所有的群舞演员必须要保持动作的高度一致,在看得见周围的情况下尚且不易,更不要说她们全都藏在纱筒裙中,需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摆下来。


智能机器天鹅


为了将《泉》打造成整台晚会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节目,在节目制作时,技术人员采用基于物理的4K、超高清的AR实时渲染引擎等,做到真正意义上的“以假乱真”。



“这个技术可以说在中国也是独一份,是世界上零首创,真正意义上4K超高清AR的效果。”2020年春晚AR负责人封毅说。


2020年春晚AR负责人 封毅:

今年的舞美我们使用了最新的技术,可以把今年春晚现场实时的氛围,以及现场摄像机的画面直接映射到AR的物体上。在《泉》的第二部分,创作了一个热带雨林,有一些水和河流的效果,也有热带雨林中的植物。


我们也跟大屏幕的动画进行前后整体的顺应,结合舞台中央的节目表演,整体的效果还是达到了之前我们和总导演的预期。


与演员张天爱在舞台上互动的智能机器天鹅,是本次节目的一大亮点。它高为4米,宽为6米,重约800吨,采用机器人原理,通过输入编好的程序,自行上台完成相应动作。



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技术部分就是天鹅的脖子,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,给智能机器天鹅编程的时候,模仿天鹅脖子骨节要设置9到10节左右。


舞美 沈庆平:

智能机器天鹅变化形态特别丰富,比方天鹅的弯曲,头的转动、上下摇动,眼睛、眼皮、翅膀的变化,包括自身的行走,还加入了烟雾、激光、水的效果,最关键的部位是天鹅的脖子,也是难度最大的,实际上就是模仿天鹅脖子的骨节。


对智能机器天鹅的编程技术,目前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,需要技术人员编辑好几个小时,所有动作效果的呈现都要经过精密的数学演算。这次,这项先进技术也是第一次运用到春晚的舞台上。


在高科技的协助下,智能机器天鹅的脖子可以弯曲,可以360度旋转,可以摆成S形也可以直线形,任何的角度都可以完成,这是可以说是智能天鹅里面最关键的技术。



这是演员张天爱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,她既觉得很荣幸,同时又非常紧张,因为这次她要和智能机器天鹅配合完成表演。


天鹅也可以说是第一次在春晚中亮相,而且是跟舞蹈进行结合。所以张天爱和天鹅的互动等过程,舞蹈编导和她进行了细致地沟通,结合排练,进行表演,在舞台上不断地磨合,最终呈现出舞台上精彩的演出。



演员 张天爱:

你会觉得那是一只很真实的一个天鹅,特别可爱。我们是提前按照动作给天鹅进行了编程,然后舞蹈老师会给我设计好跟天鹅可以互动的动作。


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流,这一次跨界让这个节目有一个很好的呈现。



克服了种种困难,31位舞蹈演员在春晚舞台上实现了肢体语言与高科技特效的完美融合。


就像宋洁说的,“憧憬是憧憬,但我从来不敢奢望。亮相春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,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你的表达方式。”


这不仅是自己日复一复的坚持所带来的结果,也是对舞蹈艺术的崇高追求。演员们用自己的努力,为舞台增添了一份宁静、遐想与回味,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。
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
监制 | 项   飞

制片人| 石 岩

主编 | 李 姌

责编 | 桂姝蕾

记者 | 李雅倩

编辑 | 桂姝蕾

运营 | 邓   荣


往期节目推荐

黄晓明 | 他来了,他来了,他带着“明言明学”走来了

《我的祖国》词作者乔羽:时代的歌者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